訪客人數


現在位置:首頁最新訊息移民新訊息
點閱數:7
台灣拚到20%關稅還是比日韓高!遭爆台「9兆投資丟美國」
美國總統川普於731日正式簽署行政命令,確定81日起對全球實施新版「對等關稅」政策。台灣雖成功將原先預告的32%高關稅壓低至20%,但這項「最佳結果」仍高於日本與南韓獲得的15%稅率,引發市場高度關注與產業界的廣泛討論。
回顧今年4月,川普政府突襲式宣布對台商品課徵32%關稅(半導體除外),震撼台灣政商界。台灣選擇不以牙還牙,轉而透過擴大對美採購、強化投資布局來換取談判籌碼。總統賴清德授權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領軍的經貿代表團,於7月下旬前往華府展開第四輪談判,力拚減稅成果。
 
根據《路透社》報導,儘管談判進行超過一週,雙方至今未對外公開具體協議內容,但有多位知情人士透露,台灣已被美方「部分肯定」,將稅率下修至20%,象徵外交成果初步浮現。不過仍遠高於南韓、日本、歐盟搶下的15%條件,也顯示台灣仍在貿易博弈中面臨重大壓力。
川普近來動作頻頻,不僅親上火線強調8月前要完成多數關稅協議,更在與英國首相會面時放話,對未達協議的國家,將施以15%20%的「全面性進口關稅」作為懲罰。這次關稅改革,被視為川普競選期間針對中美貿易與全球供應鏈重塑的重要武器,也對盟友祭出高度策略性施壓。
南韓在期限前搶下15%關稅,但代價高昂。首爾政府同意對美投資3,500億美元,並承諾採購1,000億美元的液化天然氣與能源產品,還全面開放市場讓美國車輛與農產品零關稅進入。歐盟與日本也類似妥協,全面鬆綁對美進口規範,才得以談成15%低稅。
據外媒揭露,川普團隊對台灣喊出的「最佳稅率」始終未明確具體數字,而背後附帶條件早已清楚:除了市場開放外,還包括對美高額投資。根據《風傳媒》報導,知情人士爆料,美方甚至要求台灣投入多達3,000億美元(約新台幣9兆元)支持軟銀孫正義推動的AI超級園區「水晶之地」,壓力之大可想而知。
儘管關稅終下修至20%,市場仍高度警戒。摩爾投顧分析師陳冠廷指出,川普施壓的真正關鍵其實是貿易順差,而非經濟總量。雖然歐日GDP規模遠超台灣,但台灣對美貿易順差高達739億美元,已超越日本的685億與歐盟的560億美元,反而成為我方談判的「弱點」。他警告:「若市場對20%稅率反應失望,台股可能迎來一場大逃殺式修正。」
在台美關係與全球供應鏈格局變動劇烈的此刻,台灣如何穩住出口命脈、爭取更多談判籌碼,將是接下來政府與產業界無法回避的挑戰。
 
轉自: https://tw.stock.yahoo.com/news/%E5%8F%B0%E7%81%A3%E6%8B%9A%E5%88%B020-%E9%97%9C%E7%A8%85%E9%82%84%E6%98%AF%E6%AF%94%E6%97%A5%E9%9F%93%E9%AB%98-%E9%81%AD%E7%88%86%E5%8F%B0-9%E5%85%86%E6%8A%95%E8%B3%87%E4%B8%9F%E7%BE%8E%E5%9C%8B-%E5%A3%93%E5%8A%9B%E9%A9%9A%E4%BA%BA-001000933.html